JUJUMAO宽带宝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48|回复: 0

[扯淡] 造成人们吝啬心理的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6 2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造成人们吝啬心理的客观因素
1.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占有不均衡:社会竞争激烈,社会财富占有的不确定性使人产生对现实的焦虑心理,今天你可能很富有,明天说不定就倾家荡产。这种不确定使人容易患得患失,心生吝啬。

2.社会存在欺诈行为:社会上的欺诈,人与人之间报有强烈的戒备心理,使得很多人即使有能力帮助(资助)别人,也退避三舍。

3.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风气。如果社会风气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信吝啬的会少很多。如若社会分配不公,人人斤斤计较,尔虞我诈,那么出现病态的吝啬心理是必然的。

4.社会隔绝:以前大家住在四合院、小弄堂里面,经常是昼不闭户、夜不锁门,邻里关系非常融洽;而现在民居设计都是高层、小高层,大家各自呆在自己的小居室里,也滋生了人的冷漠、吝啬之心。

造成吝啬心理的主观因素
1.吝啬是个体早期人格发展不良的产物: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吝啬行为对孩子往往有直接的言传身教作用。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人格。

2.吝啬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备:焦虑是人的行为的基本能力。为了应付焦虑,人们会本能地建立起自我防御机制。冷漠、吝啬、没有责任感就是这种机制的表现。

3.个人缺乏责任感: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吝啬行为也不再限于财物,而是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不愿帮助他人、不赡养老人、遗弃女婴、不关心周围事物等。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感情疏远,社会风气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具体表现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普遍增加,像葛朗台,泼留希金那样典型的吝啬鬼、守财奴在当今已很少见,吝啬行为也不再限于财物,而是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当今吝啬行为有如下表现:
1.不愿借钱借物给人。如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越是大城市,越是收入高的地区,人们就越吝啬、越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在边远的山区村寨,人们的收入水平很低,却乐意帮助乡邻。有人认为大城市的居民来自东西南北,已没有乡下人固有的那种乡里乡情。城市居民收入的有限性和生活高消费值,使一些人对周围的人与事变得非常小心谨慎,他们从不轻易向人许诺与施舍。在美国已出现AA制,也许是经济平等,保持独立的一种做法,但是也滋生了吝啬、冷淡、自私的心理。

2.不赡养老人。"老有所养,老有善终"、"孝顺父母",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可是现在有些做儿子的,相互推诿、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多见于农村多子女家庭。例如四川一位八旬老人,养育五个儿女,可是儿女在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后,一个也不愿赡养,致使老人沿街乞讨,露宿街头。老汉的子女个个怕吃亏,完全忘记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其中长子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长子吝啬小气必然影响其余兄弟姐妹。另外,在一些养父子关系中,也存在不赡养老人的情况。有些父母自己没有生育能力,从别处抱养一个孩子,待其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就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将老人遗弃。

3.遗弃女婴。中国社会历来有重男轻女的观念,"生儿弄璋,育女弄瓦"。于是乎有些人就只想生一个儿子,有的产前做B超,不是儿子就做"人流";有的生一女婴后,就将她遗弃在路旁,好再生育儿子;有的把儿子视作宝贝,把女儿当作累赘。这实质上是一种感情上的吝啬心理。

4.重衣食不重教化。现在有些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关照得无微不至,高级食品、衣服玩具,不管价钱有多高,都舍得去买,唯独不愿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教化。这反映了一些人素质的低下,也属一种社会病态行为。

5.不关心周围的事物。有些人遇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损款、让座的助人之事他不做;遇到别人有难,他不帮;遇到歹徒他不上。这种吝啬之人已近乎麻木不仁的冷血动物。

危害性
首先,它破坏了人类所固有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互助关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是人类美好的属性。吝啬之人极度自私,不给别人任何帮助,将人的本性降格为动物般的本性。吝啬破坏了人类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与道德关系。吝啬之人也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与遗弃。

其次,物质与精神上的吝啬心理将会对一些社会成员造成精神及肉体上的伤害。试想,被子女抛弃的老人,被父母遗弃的女娃,他们将会面对什么生活?一个被父母重养轻教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灵魂又是多么的空虚?一个面临困境向他人伸出求援之手的人,得到的只是白眼,他的心里有多痛苦?作为人,实在不该有吝啬之心。

自我调适

吝啬心理破坏了人类所固有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将会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对一些社会成员造成精神及肉体的伤害。亲朋好友有困难不帮助是物质上的吝啬,生了儿子当宝贝生了女儿当累赘,这是感情上的吝啬。我们应该想办法尽力消除这些社会病态行为。

1.领悟法:从精神上思考,领悟吝啬的错误。人活在世上,需要钱,但更需要亲情与友谊。小气冷漠,只会割断亲情,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过去曾经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不必萦绕心头,要理智地看待。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拉别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才能得到他人的关心。

2.充实信仰:一个有崇高信仰的人,将会把琐碎的蝇头小利看淡。好的信仰将会使人的价值观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

3.扳依宗教法: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提倡扬善除恶。例如佛教就告诫人们多积阴德,来世有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多做好事,多资助困难之人,菩萨是可以看到的;善良之人必定心想事成,不育者将有子嗣,经营者将带来永昌,百姓人家将无病无灾等等。我国港澳台地区、东亚及世界各地有不少虔诚的教徒都大力资助社会慈善事业,做了不少好事。宗教是一种信仰,具有助人的暗示作用能消除人的吝啬心理。

       孩子爱斤斤计较,多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教养方式不当。如妈妈经常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分苹果的时候,拣大的拿”,教会孩子去和人计较,不吃亏。时间长了,孩子必然会养成斤斤计较的习惯。如,与小朋友相处时,会有你告我一状,我就告你一状;你踩我一脚,我就还你一脚的情形出现。

       (2)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如有一口好吃的都得给孩子留着,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吃独食”等不良习惯,如果哪天看到旁人吃上一口,他就会感觉自己吃了亏,并不依不饶。

       (3)6岁孩子,自我意识较强,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父母从小不注意共享或分享意识的培养,孩子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自然会变得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这样那样的忧愁,有看得见看不见的困难……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每一件事你都斤斤计较,那么不但活得很累,也很难获得快乐。

计较就像一种慢性疾病,折磨你肉体的同时,也在消磨着你的斗志。心理学家指出:无休止地计较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当人们习惯计较时,就很容易发现生活中许多负面的东西,并不自觉地加以扩大,甚至一点点小事都能让他浮想联翩,进而感慨自己的艰难。这种心理会使得人们倾诉的欲望非常强烈,情绪就会越来越焦虑。所以,一定要停止你的计较和抱怨,让烦躁的心平静下来。一定要调整你的心态,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一个朋友,带着父母所有的积蓄,只身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准备在北京开一家东北菜馆。一路上,他憧憬着,兴奋着,起着菜馆的名字,想着菜谱,准备到了北京大干一场。谁料,刚下火车,他却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顿时,他大脑一片空白,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动也不能动了。这时,有一位老大爷经过他的身边,发现了他的异常,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朋友把事情简单跟老大爷说了一下。老大爷安慰他说:“钱是人赚的,你虽然丢了钱,但并没有失去所有,你还有朋友,有家人,有一双手,与其计较已丢失的东西,不如去努力创造想得到的东西。”

听了老大爷的话,朋友不再沉浸于痛苦之中,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一路艰辛,他摆过地摊,吃了很多苦,后来,终于开了一家东北菜馆,而且生意越来越红火。

朋友最后成功了,因为他懂得为失去的东西斤斤计较是于事无补的。不如换种心态去面对问题。因为你失去的只是一部分,没有失去全部。

当你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不妨想一想,只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有坚定的信念,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呢?所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比金钱更重要。失去的金钱可以靠努力赚回来,但如果失去积极的心态,那么最终你真得会被打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jujumao

GMT+8, 2024-5-2 22:53 , Processed in 0.0573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